近些年,在通辽摄影界活跃着这样一位摄影人,他曾策划组织了多场影友创作采风活动,赢得交口称赞;他是视频、摄影“两翼齐飞”率先实践者、风尚引领人,让人钦佩;他还是通辽摄影人自驾进疆、入藏第一人,令人翘指折服!他,就是包金锁。
创作中的包金锁
说起包金锁的摄影经历,那还得从三十多年前他在原哲里木盟嘎达苏种蓄场从事的工作说起,嘎达苏种蓄场是我国重点种蓄场之一,以培育美利奴种羊为主,那时有这样一项工作,就是每年要给上万只美利奴种羊拍摄标准照,用此照片建立档案,照相的任务就由他负责,表面看工作很简单,其实不然,需要每天冲印照片,洗印出来还要做好登记编号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兢兢业业的工作既锻炼了他,也为他后来严谨的行事作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上世纪九十代初,他被下海经商的浪潮吸引,放下了安逸的工作,离职来到了霍林郭勒开起了一家影楼,完成了自己梦想的第一步,那时当地仅有一两家设备简陋小照相馆,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高质量要求,他的到来无疑恰逢其时,填补空缺。由于他有很好的美术基础,他影楼所用的布景道具都是他自己创意绘制,因他从小就有雕塑和绘画天赋,在自己的小店里发挥的淋漓尽致,不断创新,拍出的商业人像作品收到了顾客的好评,开业没多久便顾客盈门,一发而不可收,三十年下来,形成了由之初世纪新娘影楼发展起来的多家公司为一体的文化企业,在当地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企业也由当初的夫妻店到吸纳员工30多人次,尽显了他的一份社会担当。年由他投资多万元,创建了占地面积0平米、通辽市首个大型外景摄影基地,基地的建成带动并提升了影像行业的全新发展理念。
草原秘境
在企业完成原始积累步入正轨后,他有了新的人生目标,追求心中积蓄已久的人生理想——那就是由工匠向艺术家的转变,他要用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感染人,要用作品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,为此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。决心下定后,公司办公室里再也难见他的身影,问他在哪,常常不是在创作中就是赶赴创作的路上。为了拍摄草原上的日出日落、风光、民俗,他曾忍受蚊虫叮咬,无数次露宿在草原上;为拍一个专题,他曾不辞辛劳几度长途往返,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一幅幅佳作和专题的诞生,《草原*》《老孙的苦乐人生》《心中的额吉》等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,令人过目不忘,那是他倾注心血的结果。除去个人的艺术追求外,十几年间,受霍林郭勒市多部门邀请,策划并拍摄了《走进霍林郭勒》及《绿色家园》《为民、务实、清廉》《忠诚铸平安》《绿色矿山》《腾飞的足迹——印象霍林郭勒》等大型画册和多部电视宣传片的拍摄,与此同时还组织策划了《鑫丰乐生态杯》《优秀城市精彩霍煤》《可汗山自驾车露营地杯》等多项摄影展览,年,在其担任霍林郭勒市旅游摄影家协会主席期间策划了“走进霍林郭勒”全国大型采风活动,同年举办了“可汗山自驾车露营地杯”全国摄影大赛;同年受乌拉盖管理区旅游局邀请策划了《中国摄影报》走进“天边大草原——纯美乌拉盖”全国大型采风、训练营活动。备受广大影友赞誉!
雾漫草原
霍林河畔
绿色矿山
观念传统的摄影人对影视拍摄或多或少是有排斥心理的,单纯强调“决定性瞬间”和一图胜千言的魅力。包金锁就没有这种狭隘陈腐的观念,相反勇于探索新的创作手段、新的视觉语汇来丰富自己艺术表现。无人机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以极低的成本从地面上升到空中,到达之前人们无法领略的全新的视角空间。如果说数码摄影是对传统胶片摄影的颠覆,那么无人机航拍又是对数码摄影的再次革新,高科技把今天的摄影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包金锁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,果断购入无人机,勇敢尝试新事物,很快,无人机在他的操控下不但诞生了一批视角独特摄影作品,更有一批令人赏心悦目的影视作品问世,引得无数人